首页 - 老古资讯 - 内容详情

征文大赛作品展 | 月在波心说向谁——读南师怀瑾先生选集有感

老古文化   2018-04-23   浏览量:451

南师

自4月13日启动“书香中国 经典世界”阅读南师怀瑾先生作品心得征文大赛以来,读者踊跃响应,经评委老师审思明辨,本期老古文化特推送优秀作品《月在波心说向谁——读南师怀瑾先生选集有感》。望更多读者参与,一同弘扬传承南师怀瑾先生的精神品质。

评委点评

作者做学问能求深解,触类方通,能审思明辨,值得赞叹分享。

参赛作品

月在波心说向谁——读南师怀瑾先生选集有感

作者:苏明悦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南师怀瑾先生与祖父年龄相仿,故平时我也随小儿,均称先生为南爷爷。从九十年代末起有缘接触《论语别裁》,到后来复旦大学出版社之《南怀瑾选集》,研读南爷爷于三教、诸子、历史经验、修身等文化著述,至今十余年。此间种种体会和对我之影响,远远超过“深远”二字所能形容。尤其,还影响了我周围众多亲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先生于义、理、情等方面的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感恩涕零。

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中华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的基因中更存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烙印。南爷爷似乎用一把无形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心中、身中,可能有时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那份对中华文化天然的亲切、融汇和感动和理解;并用他独特的教化方式,使我们悠久的文化历久弥新。值南爷爷百年诞辰,谨以此点滴纪录受教于先生的一些肤浅感受。

从先生著述中,我理解从大结构上,我们传统文化分别在“体、相、用”的层次上可分为三个方面,概括为我们所熟知的“真”、“美”与“善”。

“真”是文化的体。于道家,可用形容“真人”的“真”或者“精、炁、神”中的“神”来理解。在佛家中,则可以用“明心见性”或“法、报、化”三身中的“法身”来理解。于儒家,可以理解为完整人格的形成,如《干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这些是文化的本体在三教中的不同阐述,于诸子文献中亦有不同表述,然殊途而同归,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今,这份“真”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和总结历史上那些精神文明发展快于物质文明的那些阶段,帮助我们在如今的时代更好的发现和呵护自我本性的那个“心态”。

“美”是文化的相。在道家,可用“精、炁、神”中的“炁”来理解。于佛家中,可以用“法、报、化”三身中的“报身”来理解。在儒家,则能理解为完备的审美观,就如《论语》中孔子赞许曾点所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那个境界。也许可以用“物我合一”来形容的。悠久中华文化中的风雅颂、赋诗词曲、书画歌舞等中体现的也是这样情、理与景的交融,表达着“喜怒哀乐之未发”,抑或“发而皆中节”的意境。在如今推而广之,也许可以用所谓广义的“生态”来理解吧。

而“善”,就是文化的用了。于道家,在“精、炁、神”中则是由“精”来体现的。在佛家中则“法、报、化”三身中的“化身”、“觉他”与“觉行圆满”也有这个意义。于儒家,可用大人之学的三纲八目中的“亲民”、“止于至善”与“修齐治平”来理解。此层由“真”的本体化在用的层面,即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即“知行合一”。在当今时代,也许可以用可持续发展的“业态”来理解。

同样,在理解和修证文化的过程中,诸如“见道”、“修道”和“行道”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在这三个层次大致概括或对应。

通过读先生著述,让我还在读书、治学的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为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读书、学问与致用等等。

为何读书?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学不是或者不全是读书,但是不读书又不知所以为学之道。南爷爷就曾引用宋代名将狄青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狄青有生而为大将的禀赋,后来也还听从范仲淹的建议,仔细研读《春秋》,终成国之重臣,一代名将。可见读书乃是为“致知”,透过读书和正确的治学之道,更能够理清“文(纹)”,从而发现“理”,由之而能察“体”,识辨“相”,进而行诸“用”。

读什么样的书?

我们文化中的大量经典,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对于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经、史、子、集、文学等等。记得在太湖大学堂就曾见过一副李鸿章书写的对子:“一庭之中有至乐,六经以外无奇书”。圣人们为我们留下了经典,也留下了经典相应的意义,正如“易以道幽明之故,书以纪政事之实,诗以道情性之正,春秋以示法戒之严,礼以正行,乐以和心”。

南爷爷给我们建议过阅读书单,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教化时,往往旁征博引,无形中又给了我们很多这方面的启示。如果仔细留意和记录,那又是一份详细的重点阅读清单。

南师1

南师怀瑾先生于太湖大学堂国际教育研讨会

如何读书?

正确的读书之道,在于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南爷爷在著述中多次用自己的例子说明,如何循序渐进,用正确、高效的方法读书,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印证书籍、音像资料、生活等多方面阅读的道理。经典、历史、文学等是有效的途径和工具,像是开启运转智慧系统的钥匙。但如果没有正确“切、磋”能力从而获取和运用钥匙,而仅凭自身禀赋或借境遇,很可能就只识只鳞片爪,而难识得系统的全貌和正真“道、义”之所在,也就无法进一步“琢、磨”进而应用整个系统了。正如古人曾总结的“笃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汇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方为读书之道。

读书、学问与致用

透过经典简练而考究的文字,应该仔细揣摩、探究圣人先贤们的心意,并体察历史、环境、等时事之变,才能有如亲见亲闻般的感触,才能达到有接于外而动乎其中的境界,并在所处的时代致用。从这一点上说,如果没有形成好的治学之道,经更谈不上为人处事之用了。而后天文化的薰陶一定要结合人性本有的敦厚、朴素气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与“文”须均衡发展,才能成就才具、学识与品德,才能如君子般“可逝,不可陷;可欺,不可罔”。而不可执其一端如“史”如“野”,否则就真是“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的无用书生了。

南爷爷在著述中有很多应用“经史参合”方法的例子。这个方法为我们在当下如何振兴中华文化留下了很好的启示。就像历史上的文风、吏制、法制、兵制、税制、教育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传承。如若我们对于所致之知,能推断所处的时空环境、前后因果和情理,随文、随时、随事与随情去理解,进而洞察“常道”和“变动”,才可能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尤其是在如今迅速发展的时代。

技术发展和工商业的发达其实对于当代人见道、修道与证道,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很遗憾,我们对于学问与致用上“常道”和“变动“的理解或应用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能从圣贤们留下的文化宝库中很好的汲取,不薄今人爱古人,合理的应用并发扬,那一定能像先生所说的,在振兴中华文化的大路上有所作为!

附作于戊戌二月七律一首,纪念南师怀瑾先生百年诞辰

擎天架海引晨星,为忆灵山入梦庭

青松无厌风霜苦,雨露终融夜寒冰

龙马腾淩化笔耕,仙佛儒侠任纵横

大地山河一担起,更化天心续慧灯

戊戌季春于上海

老古文化公司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发起的“书香中国 经典世界”阅读南师怀瑾先生作品心得征文大赛继续进行中。

具体征稿要求:

一、阅读对象:老古文化公司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任意南师怀瑾先生著述。

二、参赛方式:任选一本正版南师怀瑾先生著述为阅读对象,撰写原创心得,并请注明出版社、书号、出版时间和作者等基本出版资讯。

三、参赛要求:征文每篇字数1000至3000字为宜,以电子文档形式发至指定邮箱,并在邮件标题上注明“书香中国 经典世界”阅读南师怀瑾先生作品心得征文大赛字样。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职业、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参赛者不受地域限制。投稿邮箱:wtisyx@163.com。

四、丰厚奖励:优秀作品我们会发布在老古文化官方微信公众号,让更多的人分享您的读书心得。稿件一经录用推送,我们均会联系您,并向您赠送惊喜礼品。

本次比赛特设超级人气奖1名(稿酬外另行奖励价值899元的《南怀瑾选集》(典藏版)1套或其他价值相当的精品图书);入围奖若干名,奖励价值500元的精品图书。评奖标准以作品阅读量和点赞量为据,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将有机会入选心得文集正式出版。

南师

超级人气奖《南怀瑾选集》(典藏版)